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祭从弟敬远文
陶渊明
岁在辛亥,月惟仲秋,旬有九日,从弟敬远,卜辰云窆,永宁后土。感平生之游处,悲一往之不返,情恻恻以摧心,泪愍愍而盈眼。乃以园果时醪,祖其将行。呜呼哀哉!
於铄吾弟,有操有概。孝发幼龄,友自天爱。少思寡欲,靡执靡介。后己先人,临财思惠。心遗得失,情不依世。其色能温,其言则厉。乐胜朋高,好是文艺。遥遥帝乡,爰感奇心。绝粒委务,考盘山阴。淙淙悬溜,暧暧荒林。晨采上药,夕闲素琴。曰仁者寿,窃独信之。如何斯言,徒能见欺!
年甫过立,奄与世辞。长归蒿里,邈无还期。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相及龆龀,并罹偏咎。斯情实深,斯爱实厚。念昔共处,冬无缊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岂不多乏,忽忘饥寒。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意。每忆有秋,我将其刈。与汝偕行,舫舟同济。事遂如操,衅毒弥深。奈何吾弟,先我离世!
每念尔时,易感乖别。矧今在昔,百哀是切。日徂月流,寒暑代息。死生异方,存亡有域。候晨永归,指涂载陟。呱呱遗稚,未能正言;哀哀嫠妇,礼仪孔闲。庭树如故,斋宇廓然。孰云敬远,何时复还!
余惟人斯,昧兹近理。寔繁华光,遄及幽昧。夭寿不疑,念兹在兹。良畴昔时,临心愧负。愧负伊何,罪衅日深。吾实不天,丧尔太早。谁谓不痛,早世即冥。
日侧舟随,归魂于家。箪瓢虚陈,肴觞谁设!宿草既没,乔木参云。极听无闻,极视无盼。悒悒其怀,如何可言!
千念万恨,惟觉悲摧。纸短情长,笔落神伤。临文涕零,庶几来飨。呜呼哀哉!
……
赏析:
《祭从弟敬远文》是陶渊明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袒露。从弟敬远的离世,让陶渊明陷入巨大悲痛,他以饱含深情之笔,创作此祭文,在追思从弟的同时,也倾诉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这不仅是一篇悼念之作,更反映出东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境遇与情感世界。
一、主题情感:悲悼与追思的交织
1。深沉的手足哀情:文章首要主题是对从弟敬远早逝的悲悼。“感平生之游处,悲一往之不返,情恻恻以摧心,泪愍愍而盈眼”,开篇便直抒胸臆,将对从弟的思念与失去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悲痛并非一时的哀伤,而是源自长期深厚的手足情谊。从弟突然离世,打破了陶渊明生活的平静,使他陷入无尽哀思,每念及与从弟的过往,便痛彻心扉。
2。对美好品德的追慕:文中着力刻画从弟敬远的高尚品德。“於铄吾弟,有操有概。孝发幼龄,友自天爱”,从幼年起,敬远便展现出孝悌友爱,且少思寡欲、先人后己。“心遗得失,情不依世”,体现其超脱世俗的心境。陶渊明对这些品德的描述,不仅是对从弟的赞美,更是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在当时追名逐利的社会环境下,敬远的品德如一股清流,令陶渊明倍加珍视,也凸显出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3。对共同经历的缅怀:回忆与从弟共同度过的时光,也是重要主题。“相及龆龀,并罹偏咎”,表明二人自幼同经患难,情谊深厚。“冬无缊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描绘出贫困却温暖的生活场景,他们以道义相互扶持,在艰难中相互慰藉。这些回忆不仅是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更反映出在困境中坚守的精神,是对真挚情感与坚韧品质的缅怀。
二、结构布局:条理清晰的情感脉络
1。开篇点明祭奠缘由:文章起笔交代祭奠的具体时间“岁在辛亥,月惟仲秋,旬有九日”以及从弟即将下葬之事,“感平生之游处,悲一往之不返”,直接表明因从弟离世的悲痛,奠定全文哀伤基调,让读者迅速进入情境。
2。主体详述从弟品德与过往:先赞美从弟的品德与志趣,如高尚的节操、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对仙境的向往及隐居生活的追求。接着回忆共同经历,从幼年患难到成长后的相互理解陪伴,如学仕与归田的交流、秋收时的同行等。这部分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展现从弟形象与二人情谊,为下文情感抒发做足铺垫。
3。结尾强化悲痛与思念:从弟早逝后,作者描述家中景象,“箪瓢虚陈,肴觞谁设”,借物是人非抒发悲痛。“极听无闻,极视无盼”,将对从弟的思念推向极致,以“临文涕零,庶几来飨”作结,再次表达悲痛与希望从弟享用祭品的祈愿,使情感在结尾处得到升华,结构完整且情感脉络清晰。
三、语言修辞:质朴自然中的深情厚意
1。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语言质朴无华,如“吾实不天,丧尔太早。谁谓不痛,早世即冥”,以直白语言表达内心悲痛,不事雕琢却极具感染力。这种质朴源于陶渊明对从弟真挚情感,无需华丽辞藻修饰,便能打动读者。如“呱呱遗稚,未能正言;哀哀嫠妇,礼仪孔闲”,简洁勾勒出从弟离世后家庭惨状,引发读者同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细腻的情感修辞表达:虽语言质朴,但运用多种修辞增强情感表达。“日徂月流,寒暑代息”,用对偶手法描绘时光流逝,衬托生死相隔的无奈。“庭树如故,斋宇廓然”,以对比突出从弟离世后的空寂。“千念万恨,惟觉悲摧”,使用夸张强调悲痛程度,让读者深切感受作者内心痛苦。这些修辞使情感表达更细腻深刻。
四、文化价值:时代与个人的双重映照
1。反映东晋士人生活与思想:从文中可窥见东晋士人的生活与思想。敬远的隐居生活“绝粒委务,考盘山阴。晨采上药,夕闲素琴”,反映当时士人对道家思想的崇尚,追求自然、超脱世俗。陶渊明学仕经历“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展现出东晋士人在出仕与归隐间的挣扎,为研究东晋士人的人生选择与精神世界提供素材。
2。凸显陶渊明的人格与情感世界:进一步丰富对陶渊明的认识。除了田园诗中的淡泊形象,此文展现出他至情至性的一面。对从弟的深厚情谊,面对从弟早逝的悲痛欲绝,都使陶渊明形象更立体。他对从弟品德的推崇,也反映出自身对美好品德的坚守,为理解其文学创作与人格魅力提供新视角。
……
解析:
1。岁在辛亥,月惟仲秋,旬有九日,从弟敬远,卜辰云窆,永宁后土。
-解析:开篇点明时间为辛亥年仲秋(八月)十九日,告知读者这是从弟敬远选定的下葬日期。“卜辰”指选择良辰吉时,“云窆”即下葬,“永宁后土”表示从弟将永远安息于大地之中。简洁的语句交代了祭奠的缘由与背景,营造出庄严肃穆且哀伤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沉痛的基调。
2。感平生之游处,悲一往之不返,情恻恻以摧心,泪愍愍而盈眼。乃以园果时醪,祖其将行。呜呼哀哉!
-解析:作者感慨与从弟一生的交游相处,悲痛于他此去便再也不能返回。“情恻恻以摧心”,生动地描绘出内心悲痛如被撕裂般的感受,“泪愍愍而盈眼”则刻画了泪水满眶的哀伤之态。“乃以园果时醪,祖其将行”表明作者用园中的水果和应时的酒浆,为即将远行(指离世)的从弟饯行。“呜呼哀哉!”这一悲叹,直接宣泄出内心深处的沉痛哀伤,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3。於铄吾弟,有操有概。孝发幼龄,友自天爱。
-解析:“於铄”是赞叹之词,作者在此高度赞美从弟敬远有高尚的节操和气概。“孝发幼龄”说明从弟从幼年时期就展现出孝顺的品德,“友自天爱”则表明他对朋友的友爱出自天然的情感,并非后天刻意而为,突出从弟品德的纯真与自然,让读者对从弟的美好形象有了初步认识。
4。少思寡欲,靡执靡介。后己先人,临财思惠。
-解析:继续描述从弟的品德。“少思寡欲”体现他清心寡欲,不被过多的欲望所左右。“靡执靡介”表示他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拘泥于小节,为人豁达。“后己先人”说明从弟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先考虑他人,“临财思惠”进一步强调他面对财物时,首先想到的是施惠于人,展现出从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宽广的胸怀。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