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晋纪十九,从公元342年(壬寅年)到公元347年(丁未年),共六年。
咸康八年(公元342年,壬寅年)
春天,正月初一,也就是己未日,发生了日食。
乙丑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豫州刺史庾怿给江州刺史王允之送酒,王允之感觉酒里有毒,拿酒喂狗,狗喝了就死了,王允之就把这事秘密上奏给皇帝。皇帝说:“大舅(庾亮)已经搅乱了天下,小舅(庾怿)还想这么干吗!”二月,庾怿喝毒酒自杀了。
三月,开始把武悼后(杨芷)供奉在武帝庙中一同受祭。
庾翼在武昌的时候,老是出现一些怪异的现象,他就想把驻地迁到乐乡。征虏长史王述给庾冰写信说:“乐乡离武昌有一千多里地,好几万人一下子要迁徙过去,还要修建城墙堡垒,不管是公家还是私人,都会被折腾得够呛。而且江州要逆着江水航行好几千里,给军府提供物资,人力劳役都得增加一倍。再说武昌实际上是江东镇守防御的中心位置,不只是能抵御上游的敌人;遇到紧急情况要通报消息,快速赶过去也不难。要是迁到乐乡,那地方在西边太远了,一旦江面上出了事,根本来不及互相救援。作为镇守一方的重要将领,本来就该处在要害位置,掌控内外形势,让有不良企图的人摸不着头脑。以前秦朝忌讳‘亡胡’的预言,结果反倒给刘邦、项羽创造了机会;周朝厌恶‘檿弧’的童谣,最后却引发了褒姒带来的祸乱。所以明白事理的君子,做事遵循正道,那些祈求免祸的方法,都不可取;就应该选择符合事理的做法,考虑对国家长远有利的计策。”朝廷讨论后也觉得王述的话有道理,庾翼这才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夏天,五月乙卯日,皇帝身体不舒服;六月庚寅日,病情加重。有人伪造尚书的命令,下令宫门不许宰相进去,大家都吓得脸色大变。庾冰说:“这肯定是假的。”一追查,果然如此。皇帝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司马弈,都还在襁褓之中。庾冰觉得他们兄弟掌权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担心皇帝去世后,他们这些亲属和新皇帝关系疏远,被别人挑拨离间,就经常跟皇帝说,国家现在有强敌,应该立年纪大一点的君主;他请求立皇帝同母的弟弟琅邪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皇帝答应了。中书令何充说:“父子相传,这是先王定下的规矩,轻易改变的话很少有不引发祸乱的。所以周武王没有把王位传给圣明的弟弟,不是不疼爱他。现在要是琅邪王登基,那这两个孩子怎么办呢!”庾冰不听。于是皇帝下诏,立司马岳为继承人,还让司马弈继承琅邪哀王的爵位。壬辰日,庾冰、何充以及武陵王司马曦、会稽王司马昱、尚书令诸葛恢一同接受皇帝临终的嘱托。癸巳日,皇帝驾崩。皇帝幼年继位,不亲自处理政务;等长大后,还挺有勤俭节约的品德。
甲午日,琅邪王司马岳登基做皇帝,宣布大赦天下。
己亥日,封成帝的儿子司马丕为琅邪王,司马弈为东海王。
康帝守丧期间不说话,把政务都交给庾冰、何充处理。秋天,七月丙辰日,把成帝安葬在兴平陵。康帝步行送丧,走到阊阖门,才坐上白色的车子到陵墓所在地。安葬完毕后,康帝来到殿前,庾冰、何充在旁边陪坐。康帝说:“我能继承大业,多亏二位的努力。”何充说:“陛下能登基,是庾冰的功劳;要是按我的建议,就看不到太平盛世了。”康帝听了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己未日,任命何充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的晋陵诸军事,兼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这是为了避开庾氏家族的人。
冬天,十月,燕王慕容皝把都城迁到龙城,在境内实行赦免。
【内核解读】
这段记载浓缩了东晋咸康八年权力博弈、政策争议与政权更迭的关键场景,背后折射出门阀政治的深层矛盾与古代决策的现实逻辑,从现代视角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评论:
门阀骄纵与皇权弱势:庾氏家族的“权力双刃剑”
庾怿毒杀王允之的举动,本质是东晋门阀士族“恃权妄为”的缩影——作为外戚的庾氏家族,因庾亮早年掌权已深度介入朝政,庾怿竟敢以毒酒清除异己,可见门阀势力已嚣张到无视基本政治伦理。而成帝那句“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复欲尔邪”,道尽了皇权的无奈:面对根基深厚的门阀,皇帝只能通过言语谴责施压,最终以庾怿“自杀谢罪”收场,既未追究庾氏全族,也未建立防范门阀越权的制度,暴露了东晋“皇权旁落、门阀共治”体制的致命缺陷。这种“以私权代公权”的乱象,放在现代政治语境下,正是“权力缺乏监督”的典型:当少数家族垄断政治资源,缺乏独立的监察体系与民意制约,必然滋生恃强凌弱、排除异己的行为。
理性决策
vs
迷信冲动:庾翼迁都争议中的“务实主义价值”
庾翼因“怪异现象”想迁驻乐乡,而王述的反驳堪称古代“务实决策”的范本。他从三个维度直击要害:后勤成本(数万人迁徙、逆流运粮倍增劳役)、战略位置(武昌是江东防御枢纽,乐乡偏远难应急)、认知逻辑(破除“畏忌童谣预言”的迷信,强调“遵循正道、着眼长远”)。朝廷最终采纳其建议,说明东晋官僚体系中仍有理性力量,能跳出“迷信导向”的决策误区。这一点对现代极具启示:无论是政府施政还是企业决策,都应摒弃“主观臆断、迷信传言”,回归“成本核算、风险评估、战略匹配”的理性框架。王述那句“祈禳避祸之术,皆不足信”,放在今天仍是警示——决策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而非被虚无缥缈的异象或传言裹挟。
皇位继承的“宗法与利益博弈”:庾冰改立背后的门阀私心
成帝驾崩时,两个儿子尚在襁褓,庾冰以“国多难,宜立长君”为由力主立琅邪王司马岳,看似符合“稳定政局”的大义,实则暗藏维护庾氏利益的私心:司马岳是成帝同母弟,与庾氏仍有外戚亲缘,且成年君主虽不如幼主易操控,但可避免“外姓大臣借辅政夺权”,确保庾氏继续掌权。何充坚持“父子相传”的宗法传统,虽符合“皇权继承稳定性”原则,却因势单力薄被压制,暴露了古代继承制度的脆弱性——“宗法礼制”往往敌不过“门阀利益”。从现代视角看,这场争议本质是“制度原则与利益集团的冲突”:宗法制度本是为了确保权力交接的稳定性,但当门阀势力能轻易改写规则,制度就成了利益博弈的工具。而康帝继位后,何充因“直言反驳”被外调京口,更说明“权力更迭后必清异己”的门阀逻辑:庾氏通过拥立之功巩固地位,排挤持不同意见者,进一步压缩了皇权与其他士族的空间。这种“以利益凌驾于制度”的行为,正是东晋门阀政治走向腐朽的开端——当继承制度失去刚性,权力交接全凭强势集团的意愿,政权的稳定性必然岌岌可危。
南北对比:内耗与进取的“战略落差”
与东晋内部围绕权力、迁都的内斗形成对比的是,北方的燕王慕容皝“迁都龙城、境内大赦”——迁都龙城便于控制辽东、整合鲜卑势力,大赦则意在稳定统治、凝聚人心,展现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进取姿态。而东晋在同年深陷“外戚专权、继承内斗、大臣外调”的漩涡,虽未爆发大规模战乱,却消耗了治理精力,错失了巩固江防、整顿内政的时机。这种“南方内耗、北方整合”的态势,为后续南北朝对峙埋下伏笔。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角度看,这揭示了“内部团结与战略聚焦”的重要性:一个政权若将主要精力用于权力博弈而非民生改善、国防建设,必然会在与外部势力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结语:咸康八年的“历史镜鉴”
这一年的事件看似零散,实则串联起东晋门阀政治的核心矛盾:皇权与门阀的张力、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冲动的对抗、制度原则与利益博弈的冲突。庾氏家族的骄纵、王述的务实、皇位继承的博弈,共同指向一个结论:当政治权力被少数集团垄断,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与有效的权力制约,即使有零星的理性声音,也难以扭转“内耗式发展”的颓势。而慕容皝的迁都则提醒我们:一个政权的生命力,永远在于“聚焦长远、整合资源”的进取精神,而非沉迷于内部权力的零和博弈。这些从古代政治中提炼出的“权力监督、理性决策、制度刚性、战略聚焦”等原则,至今仍是现代治理的重要启示。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VIP。全订阅可入,要验证。普通。(ps已经完本神卡...
神魔陵园位于天元大6中部地带,整片陵园除了安葬着人类历代的最强者异类中的顶级修炼者外,其余每一座坟墓都埋葬着一位远古的神或魔,这是一片属于神魔的安息之地。一个平凡的青年死去万载岁月之后,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望着那如林的神魔墓碑,他心中充满了震撼。沧海桑田,万载岁月悠悠而过,整个世界彻底改变了,原本有一海峡之隔的...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